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之一。未来,利用我国数字经济优势,促进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我国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经过40多年的增长,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成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增长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促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的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不断上升。此外,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处于世界领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不断扩大,为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很多问题。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要以提升我国劳动生产率和核心技术产品自给率为根本目标。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是支撑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三次产业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整体劳动生产率还不高,只有美国的1/7左右;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还不高,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都存在差距;我国产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和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差距较大。
我国要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不断提高R&D的投入,改善R&D的结构,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的结构,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方面保持数字核心产业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数字化促进我国三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应完善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夯实我国数字核心技术的优势。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1.5%,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增长。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完善数据循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企业主体积极参与。
应不断提高我国三次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在我国产业数字化中,第三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最高,第二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要尽快提升我国农业数字化水平,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发展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第二产业数字化水平,我国是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是2022年我国第二产业的数字化程度才达到2019年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未来的数字化水平提升对制造业的升级有重要意义。
应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是大力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二是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并不算低,但从结构来看,金融业的占比明显偏高,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占比明显偏低。三是加快我国服务业的开放,通过开放促进我国服务业产业升级。
应构建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体系才能得以实施。一是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鼓励跨学科人才培养,实现关键技术与人才培养的自给。二是完善学科体系,出台培养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的各类学位项目。三是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地方高校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适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四是加大在职培训,推进制造业相关领域人才的在职培养。五是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帮助他们将来返乡后能成为助推农业现代化的人才,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数字化程度。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23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