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正成为数字服务经济新时代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政策利好叠加与市场激励,近十年来中国跨境电商一直保持20%-30%左右的高速增长,并集成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新基建等扩展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目前各层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跨境电商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探索跨境电商新职业标准制定、推动相应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时代、产业所需双高(高素质、高数字)人才,将有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市场主体、构建优质跨境电商生态和稳定全球跨境电商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更广范围带动就业与拉动经济复苏,发扬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跨境电商是指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货物与服务跨境交易交付。即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国际物流、国际金融、国际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贸易,实现不同关境买家和卖家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易与交付。跨境电商是由传统货物贸易转向以服务贸易为主,两贸融合发展的国际贸易新业态。跨境电商的核心是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只有完成跨境营销服务、跨境平台服务、国际物流服务、国际金融服务和国际合规服务等一系列服务贸易工作,货物贸易才能真正实现。未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跨境电商将是衡量企业数字化和在线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政策利好为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多次重大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跨境电商以及相关产业发展。2022年商务部印发了《关于用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支持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关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工作通知》也鼓励加大对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支持力度。2015年,我国成立了第一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后又批准5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批准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同时准备再新增一批。
跨境电商近年发展迅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疫情影响下,线下购物场景受限,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营销、云交易、无接触交付等突出特点,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作为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增长势头良好。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1.62万亿人民币,增长25.7%,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92万亿人民币,增长18.6%,实现多年连续两位数增长。跨境电商对稳定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在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创新活跃度、数字化应用等衡量指标中居全球首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尽管跨境电商近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危机、市场集中高等诸多挑战和限制性因素,正冲击整个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人才问题尤为突出。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高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产业,对符合产业的双高(高数字、高素质)人才可谓“一将难求”。《国家“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2020年电子商务相关从业人数为6015万,2025年预计将达到7000万,5年内电子商务人才缺口985万。据有关机构预测,截止到2021年全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600万左右,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团队人才问题已经连续8年成为电商企业面临的第一大挑战,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在调研中也发现,造成企业发展压力最主要因素中,团队人才问题占65.35%,远高于市场竞争和供应链等因素,人员招聘压力连续多年排第一。高速成长的行业需要大量“双高人才”,但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用人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据有关研究表明,高校电商人才培养需要从以下系列环节进一步改进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占74.26%,加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占64.36%,更新教学体系与产业同步占31.68%,企业与高校合作协同育人占29.70%。
过去靠劳动力“人口红利”发展起来的“中国制造”,已经步入当下以信息、数字技术为主导下的跨境电商、远程医疗、数字农业、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服务经济新时代。新时代需要专业知识、跨界高素质高数字的“人才红利”来推动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抓手和路径,将跨境电商列为新职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职业教育,对稳定中国经济的外贸将起到积极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1.8亿,2021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20.9%,即使2020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仍实现了31.1%的增长,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保持跨境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未来。大力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人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跨境电商是中国国际竞争力最强的领域,全社会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无论从产业,还是教育、国际规则或是其他方面,研究制定国际标准,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内涵,是未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高国际话语权最好的抓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2022国家再一次修订《国家职业教育法》,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分类体系,完善由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探索开展技能人员职业标准国际互通、证书国际互认工作。
跨境电商产业链涉及国内和境外诸多环节,面对不同地区文化、消费习惯、各国产业和监管政策等,需要应对更多的经济波动干扰、社会文化干扰、国内外市场供需变化、跨境物流干扰、国际贸易摩擦和法律法规漏洞等复杂不确定性。既要做好全球供应链、全球市场、还要符合各国政策监管要求,以及为消费者提供专业、高效、有价值的服务与体验,所以对人才的要求,既要有国际化视野与能力、又要有专业深度、还要能跨界整合创新与领导力,妥妥的“技术+专业+管理”高数字、高素质的“双高人才”,是传统电子商务职业所不能覆盖的。
将跨境电子商务师列入新职业,制定行业标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跨境电商作为新职业自身内涵丰富足以支撑起成为一个新职业的所有要求,其中跨境营销服务、跨境平台服务、国际物流服务、国际金融服务、国际合规服务和国际供应链管理六大核心业务构成全产业链;二、新职业下培养大量专业人才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中国跨境电商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列为新职业有利于标准国际化、衔接国际认证,扭转中国长期国际认证被动地位。当然在近代西方主导的国际标准、国际认证体系下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要做好跨境电商标准国际对接、国际认证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发挥行业组织优势与力量
行业组织和高校属于同一类型的“物种”,都是政府领导下的非盈利机构,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而不是短期利益。以数字技术驱动的新产业与新业态,不要说四年,四个月某项技术都有过时、没有市场的可能,企业都不存在的情况,过分强调当前热门技能的实操,对于刚入校的四年才能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刻舟求剑。但是一个行业总是有他共性和相同之处、有运行的底层逻辑、有规律可以总结,通过行业组织把行业规律、逻辑、发展趋势提炼和总结成行业标准、行业模型来指导和训练学生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行业认知水平,理解和把握行业规律能举一反三,这也正是教育的根本和宗旨。其次,行业组织天天与企业、市场打交道,最明白和理解企业的痛点和需要,行业组织代表一个行业的声音而非单个企业的诉求。最后,国家从2016年启动行业组织脱钩、转变职能的宗旨,也是要发挥行业组织灵活身份、公益属性,协助政府解决政府覆盖不到,单个企业又解决不了或政府与产业沟通不畅的社会普遍性问题。
目前,美国从立法上明确了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途径与方案,要求行业商协会依靠自身影响力吸引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改革,并能通过制定技能标准参与职业教育;加拿大鼓励行业协会提出校企合作意向规划,推进校企合作;欧洲以德国为例,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行业商协会的主导作用,发挥其全体企业代表的权威性,作为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协调企业和学校的关系,搭建产教融合的平台,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实现信息共享,坚持问题导向,让企业充分参与职业教育。
二、以企业用人为本的职业新标准
依靠“人才红利”发展的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新时代,产业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全社会关注、讨论的焦点。一方面学校大量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由于新业态、新行业、发展与变化都比较快,行业人才知识结构、技术要求、岗位能力还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可能产业因为技术迭代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或者全社会忙着追随产业发展的节拍,来不及或没时间梳理、建立行业知识体系。没有行业知识体系标准的教育、人才培养无疑是盲人摸象各有理解、各有千秋。目前,全国高职和部分本科开设跨境专业高校大约500所左右,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知识要点、技能练习等都是各自“摸石头过河”,缺失一个行业标准的“参照物”,同时该“参照物”又必须是建立在企业选人、育人、考核人真实场景中的提炼与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来自书本中的纯学术研究。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自2015年来,长期与国际组织共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实践中,提出培养出双高人才(高数字、高素质)倡议,并与人力资源方面专家进一步深化系统提出,十大通用能力、三个维度的岗位胜任力、领导力、数字化力和可持续发展五个冰山上显性能力指标和德行修炼、心智健全、高水平认知、思维模式和职业素养五个冰山下隐性能力指标。概括来讲,包括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在内的“双高人才”培养,应该从过去符合工业时代厚基础、深专业的“T”型人才,全面转数字服务经济新时代“工”型人才新模式:
1、上一横: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国际视野,能洞察问题和趋势,具有创新创意,能跨界整合资源解决问题。
2、一竖:理解和深谙数字技术运行规律和思维逻辑,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全面构建知识管理模型与体系。
3、下一横:强调人文修养,类似人生长途中,自身的续航里程或人生大厦的基石承重力。通过德行修炼、内心审视、心中有所敬畏,为人性的善良留下一方净土,崇尚正义与充满社会责任;同时通过人文教育来提高认知水平,扩大眼界、提升格局、练就洞察力、培养判断性思考,坚持长期主义,能够预见未来,并百折不屈实现理想中的目标。
三、探索产教融合共同育人新机制
产教融合是国家鼓励,企业与高校一直探索共同育人新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双方诉求和着力点不一致的情况,很难实现合作初衷的效果。其中如何处理好企业希望短平快、教育则是百年大计;企业追求少投入大产出,教育则是大投入产出有待观察;企业希望人才多专多能,教育则是发现个人潜力长处发展等矛盾,就必须引进具有公益属性的第三方机构或行业组织,来协调双方诉求形成共识,并协助执行和监督各方分工与职责,或以具有公益属性的第三方机构(行业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解决方案、服务包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或直接建设专业教学公共服务平台等新模式。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在多年国际援助培训的基础上,总结出“政行学用”多方参与,以行业人才标准委员会制定的认证标准为“参照物”、以教学质量委员会开发的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和认证的教学师资为依托,协调协会与跨境电商会员企业开放内部测试或真实平台技能实操,以及与地方政府综试区共建校外教学与产业孵化基地,形成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闭环新模式。免费向高校放开教学资源,重点解决高校双师型师资建设、教学内容与产业同步解决高校教材课程老化问题,学生实操仿真平台体验感差和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等问题。
四、开展国内为主国际国内双试点
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受到全球的关注。据统计,目前美国有98所顶级院校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但多为数字商务、数字营销、分析类等细分领域,英国也是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谈判等专业下教学,并且以商学院居多,人才聚焦点比较强,缺少系统化、专门从事跨境商务教育和培训的机构。
打铁还需自身硬,跨境电商是中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领域,国内众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国家通过设立跨境电商新职业,尽快制定出行业标准,开发出相应教材、课件、教学平台等,出台支持双师型师资建设、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政策,推动产教融合新机制,让国内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迅速成长为王牌专业,培养出更多受企业欢迎的双高人才(高素质、高数字),支持产业发展。
国内开展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带一路”高校开展试点,今年3至7月,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与亚洲开发投资银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针对中亚国家大学生开设了历时4个月的跨境电商线上课程,累计有3000多名大学生参加学习。跨境电商设立成新职业,更有利于将理论完备、成体系的跨境电商教育“中国方案”开放给沿线国家,既解决各国年轻学习技能问题,也解决我国跨境电商海外人才不足的窘境。还可以借鉴当年日本对华开放“研修生”的做法,开放“一带一路”国家学习跨境电商的年轻人获得短期签证,学技能与赚外汇结合起来,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百花齐放”。
设立跨境电商新职业来推动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并选拔优秀的从业人员。拥有国际视野与国际化能力,兼具数字技术知识和互联网思维,同时掌握国际商务运营与管理的双高(高数字、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为跨境电商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提供长期动力,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相关投资、提供社会就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更能够将中国主导的行业人才标准、中国教育教学体系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教育、文化、经济全方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
[1]《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情况》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resource/cms/article/333551/4312152/2022042408355073518.doc
[2]《国家“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3]《202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4]《经济日报》金冠平
[5]《2020-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6]《产教融合视域下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
[7]《跨境电子商务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