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房爱卿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题为“大力发展数字服务产业,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旨演讲。
数字化的源代码等基础技术开源就是开放,而且开源开放的范围逐步扩大,连接全球产业、汇聚众智,推动创新共享。数字化也是服务业对外开放合作的动力、载体、渠道。
一、发展数字服务产业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提高。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加到6.2%,进出口同比增长20.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加到4.2%,进出口同比增长14.6%。
随着经济发展,服务业占比逐步增大,制造业占比相对缩小,这是不是意味着制造业就不重要了。我认为制造业发展的过程是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也就是由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的过程,越高端的制造业需要的生产性服务业越多,比如科技研发、设计、咨询、金融、物流等服务发展很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发达经济体看,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也就是进入服务业为主的时代,绝大部分经济体就出现了低效率和低增长的问题,我国已经超过一万美元,也出现低增长问题,原因在于过去服务业很难进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疫情反反复复对服务业造成的影响最大,今年二季度我国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5.3%、3.5%、3.3%。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推进数字服务产业发展,用这种确定性来应对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服务时代的低效率、疫情反反复复的不确定性。数字服务产业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为重要推动力的服务形态。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最早的行业,中国数字贸易的比重接近50%,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实现了规模效率。数字服务打破了时空界限,过去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接受者必须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现在可以远距离无接触服务,如网络购物、移动支付、远程医疗、视频会议、远程音乐,甚至可以组织不同国家的乐手演奏同一首音乐,网上看足球比赛可以锁定一名你喜欢的球员,全程看他的表现。过去基本是一对一服务,现在通过网络空间可以一对多服务,据有关研究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参加现场音乐会大约500多万人次,但是网络音乐用户将近6亿人次。在网络空间,服务消费者多少对制作成本没有大的影响,边际成本非常低。
二是提高了全程质量。网上的服务交易每一笔都留下痕迹,实行电子结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所销售任何一种商品从哪来,到哪去,经过哪些人的手,一目了然。过去我们打车出行,很担心黑车司机坑人,有了网络打车平台,任何意外的发生,都可以溯源追根。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掌上办”“最多跑一次”在全国广泛实践,“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深入推进。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第九位。这些都为建立信用体系提供了条件,鼓励企业和个人守法经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是优化了资源配置。过去选择交易对象都是一对一选择,现在在网络平台可以多对多选择,成千上万的中小微服务企业,进入平台后,打破了原有组织边界,形成新的优势,能选择到最佳的交易对象。据有关研究部门统计,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100个,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特别是共享经济,低成本地将分散的资源和零散的时间供给与需求高效匹配,开始由客户要求被动式供给向预先设想客户需求主动式供给转变,从标准化、模块式供给向个性化、定制式供给转变。
四是加快了技术创新。数字技术涵盖了多种技术融合的技术群落,具有开放开源等新的特征,会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据有关研究部门统计,全国大的互联网平台每天合计新增300万件以上新的产品和服务。有的企业在一些区域开展无人机配送业务,在北京亦庄开展了无人驾驶配送业务;一些零售企业的决策、定价、促销等,也在试行AI替代;亚马逊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直接向顾客发送商品;北京一个研究院通过人工智能诊断肺癌等疾病,准确率较高;上海一个中医诊所在试行人工智能诊脉,很多人喜欢。
虽然发展数字服务业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但一些中小微企业有畏难情绪,存在不敢转、不会转、不想转的问题。从全球看不转是没有出路的,有很多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了新生。发展数字服务业不仅能实现规模效率、提高全程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技术创新,还能扩大消费、引导生产,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二、发展数字服务产业的基本路径
一是数字转型。每个企业特点不同转型的方案也不应相同,条件不同也不能一蹴而就,但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谋全局是为了做好每一步,做好每一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局,可分四步:第一步单项替代。过去单个靠人工干的活,现在可以先数字化,比如电子结算、电子追溯、电子监测、电子档案等。第二步要素链接。单个项目数字化后,就可以把他们连接起来,把物理空间复制成网络虚拟空间。第三步链条重构。虚拟空间不是对物理空间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现实世界的再创造。各要素连接起来后,就可以分析其优势、劣势,如何能使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如何能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并选择最佳的商业模式。第四步智能运行。重构之后,就可以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了,重点是提高数据、算法、算力的水平,数据是人工智能之基,算法是人工智能之魂,算力是人工智能之力。随着这三者水平不断提高,人工智能作用越来越大。
二是横向聚集。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有了很多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的可能性。5G来临后,互联网物联网使万物相连,必将引起不同层面广泛的聚集。平台经济就是这种聚合的最好体现,现在几乎绝大多数企业上了平台。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模式,阿里、京东、拼多多等,都聚集成了巨大的市场、包括供应方的聚集、采购方的聚集、服务方的聚集。好医生平台有1万多家医院,实名注册的医生24万,患者可以在平台上任意选择医生。高德打车建立了平台之上的平台,接入了众多出行服务平台,大大缩短了打车等待时间。目前已形成了全国没有一间卖场的最大商场,没有一家医院的最大医院,没有一间住房的最大宾馆,没有一间餐厅的最大饭店,没有一辆汽车的最大出租车公司、没有一架飞机的最大航空公司等等,带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是纵向贯通。横向聚集后,应重点考虑纵向贯通,贯通程度越高,效率就越高。纵向贯通最直接体现在供应链上,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在供应链中找到自身的合适位置。美国的亚马逊有两个平台,先选择有影响力的品牌纳入第三方平台,再从第三方平台中选择具有优势的商品纳入自营平台,再从自营平台中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商品,向供应链上游进行投资,开发设计新产品,推行智能制造。我国一些企业在纵向贯通,建立完善供应链方面大胆创新,取得了明显效果,提升了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开始使数字技术贯穿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开始探索柔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生产,并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大范围带动了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是通过自身资源的某一特性与其他表面相关甚至表面不相关的资源进行融合,可以放大相互资源的价值,甚至可以融合一个完整个体面世。一些创新突出的区域经验是要增强“颠覆和跨界”的创新意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出现了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创新了很多农产品品种,提高了产量,形成了产地直供、按需种养、农超对接等模式。
三、发展数字服务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是健全支持发展数字服务产业政策体系。针对服务行业多、企业小的特点,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多项政策,支持以龙头企业的“技术溢出”助力“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将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重点支出方向。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服务业专项引导基金支持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交易制度体系。大力推进制定政府部门公共数据服务清单,并提供一站式综合公共数据服务窗口。在保证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加快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支持数据交易所、数据加工商、数据服务商等发展,不仅鼓励交易数据,还应鼓励交易算法、算力。同时探索数据要素监管“沙盒模式”,利用技术手段,在不转移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开发利用,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取。
三是完善数字服务产业公平竞争的治理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加强公平竞争执法,既能促进大型互联网平台走“科技向善”、“科技向上”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能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快研究制定《数据安全法》《个人隐私保护法》等相关法规的实施细则,加快修订有关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强化安全和竞争监管执法。坚持防范风险,全面筑牢网络安全和数字安全屏障。
四是完善数字服务产业制度性开放合作机制。我国倡导发出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金砖国家数字伙伴关系框架》,我国已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这有助于中国加强国际数字服务业领域开放合作,应积极参与多边多方数字服务业治理协商,为数字服务业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依托一带一路、RCEP等平台,加强数字服务业开放合作。支持服务贸易创新综合试点城市、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有序扩大数字领域的市场准入与开放。
五是完善数字服务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补齐基础短板,重点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应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复合型、领军型的国际高端人才。支持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多种要素参与分配,采取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方式,激发研发人才的创新积极性。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创新金融。建立专利价值评价标准和制度,完善专利实施转化相应政策。